「謝謝!」清脆響亮的兩個字,從小琪的口中迸出,媽媽怔住,驚訝的眼眶泛起淚光,話音剛落,淚水便掉了下來。
因為這是小琪出生兩年多來,第一次說出有意義的單字。
出生不到100天 身邊親人接連離去
走到這一步有多不容易,只有媽媽和外婆最清楚,或許也只有她們在乎。因為那些本該在乎的人們,早已一個個離去,在小琪出生不到100天的時候。
小琪剛剛呱呱墜地,爸爸因為無法扛起龐大的育兒開銷 ,在某天清晨,悄悄離開家,從此杳無音訊。當時外公正在接受長期治療、舅舅經歷意外導致身心狀況出現問題、外婆傷心過度將自己封閉起來,一連串的打擊下,小琪媽媽成了這個家的唯一支柱,不只要強忍悲痛、撐起家計,還要面對早產的小琪,一個月曾五次停止呼吸心跳、頻繁進出醫院的恐懼。
「當時我身上連100塊都沒有,奶粉已經見底了,只能一邊跟同事借,一邊做可以趕快拿到現金的工作,可是一個月頂多7,000塊,還要養三大一小,有兩個還是病人.......」
舅舅雖然有身障補助,但因病導致失業,還必須長期就醫,花費極大,加上他們居住的老舊房子,是外公留給外婆的遺產,讓媽媽連申請低收入戶補助,都困難重重。生活如此艱難,命運卻步步緊逼。一場意外,媽媽的腳被砸到骨裂,卻仍咬牙繼續工作,長時間站立、無法休息,讓傷口反覆發炎,也讓生理和心理的傷痛,無處宣洩。
一家人的困境,也反映在孩子的發展上,早產的小琪因為缺乏足夠的陪伴與刺激,兩歲了,仍然無法開口說話,必須接受語言治療。總是孤零零抱著泛黃舊娃娃的小琪,像是獨立於這個宇宙,不聲不響。
從兩歲依然無法說話 到說出「謝謝」的距離
直到兒盟介入之後,一切才有了改變。
面對很難有積極反應的小琪,社工傾盡最大的耐心陪伴,她每一次在學步車邊跌倒、每一次咿咿啊啊的表達,社工都不厭其煩地抱起她、一次次努力和她對話。所以當社工在現場見證小琪生命中的第一次「謝謝」,落淚的媽媽背後,也有社工難忍的淚水。
要拾起這個家一地的破碎,經濟支持不能少,但精神方面也很重要,社工時常和媽媽、外婆討論教養問題和技巧,幫助她們找到更多和小琪互動的方法。對這一家人來說,社工就像是從廢墟餘燼中,破土而生的造物者,讓他們看見了重生的希望。
在廢墟之外,嗅到春天的青草香
小琪媽媽依舊踏著老舊的自行車,載著小琪從家門穿過一條條漆黑巷弄,迎面的風帶著微微寒意,肩上的壓力不曾減輕,但前座傳來的咯咯笑聲,讓這條路不再那麼難走。媽媽這才意識到,人生或許無法避開困境,但只要有人願意推一把,她一定能帶著小琪駛過廢墟,嗅到不遠處,來年春天的青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