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故事

婷婷 9歲

婷婷沒有色彩的畫紙

婷婷媽媽在丈夫中風後獨自扛起家計,卻忽略了婷婷的感受,使她沉默疏離、畫作也失去色彩,母女間築起隔閡。直到社工與親職師介入,協助媽媽學會傾聽、幫助婷婷敞開心門,愛重新流動,一家人逐漸找回理解與笑容。

窮活狀況

經濟困境
父親中風癱瘓,母親獨力撐家卻難以兼顧三個孩子,母女之間因此陷入誤解與隔閡。

相框中的老房子,是婷婷 媽媽日夜思念的彼岸家鄉。 

她常看著三個孩子想,「什麼時候才能帶他們回去,見見未曾謀面的外婆?」 

幾年前,剛嫁來台灣的婷婷 媽媽,人生地不熟,中文也不太流利常覺得自己是飄盪在異鄉的一株浮萍。直到孩子一個個出生,這片土地似乎也長出了她的根但這份微弱的安定,在第三個孩子出生後,轟然崩塌,孩子的爸爸意外中風,這個家,從此陷入難以掙脫的泥沼 

 

失去色彩的畫紙 封閉的心門 

 

從那天開始,家裡的一切都變了。媽媽忙著照顧行動不便的爸爸肩上還背著三個孩子的生活重擔,讓她無暇顧及大女兒婷婷 的情緒。 

婷婷 原本是個活潑愛笑的女孩,熱愛畫畫,總是用五顏六色描繪腦海中的世界,然而家中變故讓她的筆觸逐漸失去色彩,原本繽紛的畫紙,只剩下一片灰白,沒有歡欣歌唱的鳥兒,不再畫美麗的公主和城堡,畫中的人物也都低著頭,沒有表情。 

她的畫,沒入無盡的陰影,她的世界,也跟著陷入沉默無聲。 

她不再言談、不再分享、也不再和媽媽傾訴,抗拒關心,甚至開始頂撞她。媽媽越責怪,她就越沉默、越疏遠。她的憤怒無處發洩,只能躲進畫紙裡,筆尖劃過的,是她與世界越來越遠的距離。 

 

互相的怨懟和不解 讓愛變得好難 

 

媽媽不明白,為什麼原本貼心的婷婷 ,變得這麼難溝通?她努力扛起這個家,卻換來女兒的冷漠和對抗,甚至被指責:「妳根本不懂我!」 

婷婷 也不明白,為什麼媽媽總是對她不耐煩?為什麼她可以花那麼多時間照顧爸爸和弟弟妹妹,卻從來不願意停下來聽聽她的感受? 

家裡的氣氛越來越僵,媽媽的疲憊和婷婷 的委屈,在無數次的沉默與爭執中,築起了一道無形的牆。 

 

讓心牆倒下吧 

 

直到兒盟的社工和親職師來訪,這道牆才終於有了一道裂縫。 

 

婷婷 不是故意忤逆妳,她只是希望被妳看見。」 親職師耐心告訴媽媽,孩子的行為背後,藏著說不出口的需求與傷痛;社工也告訴婷婷 ,媽媽並不是不在乎她,而是因為她實在太難了,一個人努力地撐,撐到快要沒有力氣。 

 

經過教養指導和親職培力,媽媽開始學會不只是責備,而是試著傾聽;婷婷 也開始願意敞開心扉,讓媽媽走進她的世界。兒盟的陪伴,不只幫助這對母女逐漸理解彼此,同時也減輕了這個家的重擔每月的經濟補助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每月的家訪,也成為媽媽重要的情感支持。過年,社工還特地送來年菜,讓一家人在寒冬中也能感受到過節的溫暖 

 

畫裡的笑容終於回來了 

 

某天,媽媽看著婷婷 新畫作,畫裡,一家五口在海邊,落日輝映,每個人都笑得好燦爛。媽媽看著那熟悉的笑容,鼻頭一陣發酸,因為那是變故之前,婷婷 筆下最珍視的一幕回憶。 

媽暗自下定決心,未來的每一天,無論多難,都要讓孩子再次掛上那樣純真無慮的笑容;讓婷婷 的畫,再次染上豐富的色彩,再次充滿童話故事中的鳥語花香。 媽媽暗自下定決心,輕輕摟住女兒,「婷婷 ,我們一定會一起撐過去的。」小欣愣了一下,然後點點頭。這一次,她的眼裡,不再是陰霾,而是一道久違的光。